133.他与任何人都不一样(1 / 2)

“以前听你说起姜督军的事迹,还以为他只是精通奇技淫巧,今日再次相见,方才知道督军居然有经天纬地之才。”卢家正堂,卢正松对卢婷悦道。

姜明离开后,卢老太爷便叫来卢婷悦,主动向她问起姜明的事情。姜明第一次率兵攻打徐闻的时候,只在县衙见过卢正松一面,双方接触不多。所以,卢家两代家主对姜明的印象不深,以为他只是个懂得收买人心、会打仗的将军,也是值得投资的对象,才默认卢婷悦长期跟在姜明身边。

“就知道你们小瞧了姜大哥,他不但精通天文地理、历史算术,发明了火枪、火炮、香皂和风帆战舰,评点起历朝的治政得失,也是与众不同。”

在肇新寨的时候,姜明时常会与三位美女探讨历史,评点史上的明君贤臣,包括他们的治政得失。对姜明这个穿越者而言,他可以听到许多不同于后世记载的史实,丰富了他对历史人物和社会现状的认识。对李婧柔等人而言,姜明从后世生产力的观点出发,点评历代皇朝,又增添了一份新鲜感。

“哦?说来听听,我们也想知道他到底有何与众不同?”听到姜明还对历史有独特研究,卢老太爷来了兴致,追问道。

“其实姜大哥对历史的了解并没有多深,还经常闹笑话,比如他连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都分不清,还问我崔永元到底是哪家崔氏,可我都不认识崔永元,据说是他家乡的名人。”

“但是姜大哥用生产力来解释王朝更替,却又听着很有道理。比方说,姜大哥将王朝分为三类,奴隶制、分封制和郡县制,夏朝和商朝是奴隶制,而周朝是分封和奴隶制的结合,从秦朝开始,天下便施行郡县制。每一种制度的演变都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大哥说的生产力,指的是更好更快织出布的方法,或者从田里种出更多粮食的手段。”

卢正松点点头,道“好像确实没有哪本书对历代王朝作了总结分类,他这样区分倒是别有新意。”

卢婷悦继续道“姜大哥说,儒家喜欢崇古非今,孰不知今必胜古。社会的生产力一直在进步,比如远古的人们用的是陶器,而夏商周开始用青铜器,青铜铸造的武器也比石器锋利和坚固,到了汉朝,人们已经使用更加坚硬的铁器,在大唐中后期,曲辕犁就比以前的直辕犁耕作效率更高。其实我们吃穿用,都比古人更好,这就是生产力进步的体现。”

“我们的生产力一直在进步,人民的吃穿用度都在提高,自然会想要更好的东西,这是人的本性。社会制度必须顺从这种,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穿暖和的衣服、吃更好的米和盐。任何枉图克己复礼,让百姓回到奴隶社会的口号都必然失败,已经见识过更好生活的人,如何愿意过苦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卢老太爷叹道。

古代的士大夫在根本上离不开农耕文明的本质属性。他们希望安定,希望人人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早出晚归、男耕女织,牧童短笛这样静穆而又有诗意的生活。但新的制度是伴随生产力进步诞生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愿倒退。

“姜大哥还说,如果社会制度不改变,任何王朝都难以逃过300年轮回的命运。再英明的君主、再睿智的大臣,也无法改变这种轮回。因为制度约束了生产力的进步,人口膨胀到一定的程度,稍有天灾和战乱,便会流民失所,天下大乱。”

卢正松笑了笑,对卢婷悦示意道“有意思,不妨细细说来。”

卢婷悦清了清嗓子,又继续道“天下的土地就那么多,渡过了王朝初期的安定日子后,百姓的家庭人口增加,遇到天灾便难以应付,经常变卖土地给地主,土地资料向地主集中。到了王朝末期,百姓自有的土地极少,承担的赋税多,地主手中占有大量土地,交的税却极少。最后,百姓困苦不堪、无力交税,国家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