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根由(1 / 2)

反转修真时代 零点Q 3662 字 2021-04-14

舍利子在佛门中,是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骨骼、骨灰等,这些均称为舍利,其在火化后,会产生结晶体,就是舍利子。

舍利的结晶体舍利子,其形成原因,据说是僧人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

舍利和舍利子在佛门中受到尊敬和供奉,依据缘起性空的义理,佛门认为,舍利子只是物质元素并无灵异成分,佛教徒尊敬佛的舍利和佛弟子的舍利,主要是由于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慈悲智慧。

但是在佛门之中,舍利与舍利子,概念是有所不同的。

死后遗体是舍利,舍利是梵文,或译室利罗,设利罗,义“骨身”、“体”、“遗身“,是僧人死后身体的总称,但本意却非如此。

舍利最初意思是代表“米粒”,因为佛舍利形似米粒,所以得名,所以舍利最初只是一借代词语,完全是从其形状上立名的。

在佛门,僧人死后的遗体,俗例多用火葬,火葬后的骨灰,藏在金属的,石质的,陶质的容器中,埋在地下。

稍高出地面的即称为塔,塔是高显的意思,相当于俗世的坟。

而藏舍利的容器,无论是金属的石质的,有特殊形式,可以供奉在屋里,也称为塔,这种藏舍利的塔,就成为尊敬的对象。而中国对于祖先的遗体,坟墓便成为尊敬对象。[3]

依于尊敬遗体的道理,高僧大德生前剃下的、剪下的爪、牙齿、骨灰等,都是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门中,有舍利,爪舍利,牙舍利,及塔,爪塔,牙塔等。

坚固微粒—舍利子

舍利子,是舍利中的坚固微粒,又名“坚固子”。

舍利这一称谓,至后来脱离了其本意,而是特指佛陀或高僧遗骨,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高僧大德火化后,常在遗体骨灰中现坚固或结晶的微粒,因此佛门中,对此舍利中的“坚固子”,特别重视和尊敬,称为“舍利子”。

佛经上说,舍利子是通过“六波罗蜜”和“戒定慧”等功德所熏修的,是难得可贵而受到尊重的。

舍利子是修行人由于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是心和佛相合的表相。

佛门强调舍利子和修行人的修行功德相关,同时依据佛教义理,也肯定了舍利子的“无常”物质性。

有认为舍利子的形成,是由于僧人长期素食,摄入了大量纤维素和矿物质,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极易形成大量的磷酸盐、碳酸盐等,最终以结晶体的形式沉积于体内而形成。

而这种说法,其实也有反对的说法是,世界上有不计其数的素食者,但是这些人并无舍利子出现。

埋葬保留全身即为全身舍利,火葬即碎身舍利。

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菩萨处胎经等也有所提及。

于火葬所得的碎身舍利,骨舍利为白色,舍利为黑色,肉舍利为赤色,而佛舍利有五色并且不能被损坏。

佛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颂舍利两种,佛涅槃后,不仅色身遗骨留下舍利,还留下了佛法,并以佛经为载体流传世间,佛的遗教即为法身舍利。

法颂舍利即法身理体的表现,佛法犹如金刚石一般,坚固而不可摧毁,法身是金刚不坏且不生不灭的。

将佛法的金刚不坏引申到色身舍利,于是便认为佛的身骨舍利,也是椎打不碎的。

佛的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常做同等的看待,佛的遗骨被视为佛身或者佛法的代表。如《大般涅槃经》说“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又说“供养舍利即是佛宝,见佛即见法身”。

佛门把火葬列为诸种葬法之,一直延续至今,佛入灭前,嘱咐弟子收集舍利并且造立塔庙,使得后人在见到佛塔时能思慕如来的造化,佛入灭后,弟子们依照嘱托,架起香木焚化佛陀遗体。

据说在佛入灭后,当时的八国至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