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2 / 2)

端庄,堂中一块匾额,上书“平正堂”,上联“善居须得子荆遗意”;下联“容物宜存师德流风”。

孙承宗正坐在匾额下的案台前看塘报,他见袁方进来了,放下塘报站起身笑道“你这么快就赶到了!”

袁方施礼道“学生拜见恩师!”

孙承宗一指旁边的椅子“请坐吧!我先问你个事,不久前兵部职方司有一个主事叫袁崇焕的失踪了,你在山海关有没有见过此人?”

袁方淡定自若地坐在椅子上,他现在冷静多了,昨天高攀龙给他透了底,知道孙承宗召他回京不是袁崇焕的事,他很淡定地回禀道“学生从未见过此人,王大人也曾问过学生这个问题,这个袁崇焕何许人也?”

孙承宗摇头叹了口气“不提他了,此人擅离职守,不知所踪。你来的正好,先给你看看这个。”

孙承宗拿起一份奏折来,袁方连忙起身去接。

孙承宗接着道“这是不久前王在晋递上来的奏折,你对此事如何看?”

袁方打开奏折看了起来,这是王在晋关于在八里铺建一座城池的奏折

……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

……

袁方不看内容也知道奏折上面写的是什么,当中着孙承宗的面这样敷衍是说不过去的,所以他还是认认真真的地把奏折看完了。

袁方看完奏折之后,孙承宗问“你在山海关时日不短了,你对山海关的防御有何见解呀?”

袁方起身将王在晋的奏折放回在孙承宗的案几上,然后向孙承宗拱手道“学生斗胆胡说。依学生之见,修建宁远城好过在八里铺修一座新城。”

孙承宗点点头,鼓励袁方“请你说下去!”

袁方看到孙承宗期待的目光,他理了一下思路,道“我先说说在八里铺修建新城的弊端。按照王大人认为,辽西已是守无可守,须在八里铺修建新城抵御建虏,表面上看,山海关坚不可摧,建虏打不进来,这是以放弃数百里辽西走廊为代价的,这种主动放弃国土就是无能的表现,是在向建虏示弱。恩师,您知道这会给我大明带来什么后果吗?”

“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