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先霸诸侯而后王天下(1 / 3)

桀宋 迷惘的小羊羔 6106 字 2019-11-14

宋国处四战之地,能守住祖宗的基业不被强大的国家吞并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历代的宋国国君也是这样,大多是守成之君,当然了,也不乏宋襄公这样胸怀大志的君主,所以宋国才能历经残酷的春秋时代,以大吃小,纵横捭阖,奠定了宋国现在的疆域。

其实在历史上,剔成君和宋康王(子偃)都是很有作为的君主。

剔成君不必多说了,做一个权臣,他犯上作乱,联合了对原来的国君宋桓侯不满的宋国的公卿大夫,在他们的鼎力支持之下,驱逐了宋桓侯,篡位。

不过剔成君也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国君,在位期间虽然示弱于齐国,但是大兴商贾之业,制作业十分发达,使宋国变得富强起来,但是他的一些改革也触犯了旧贵族的权益,于是又被大家如法炮制地打倒了,拥立了他的弟弟子偃,也就是后来的宋康王。

宋康王是宋国历史上继宋襄公之后的一个有作为的君主!

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

宋国号称“五千乘之劲宋”。

宋国在宋康王的手里达到了鼎盛,威服四方,但是也在他的手中衰落、灭亡。宋康王太刚愎自用了,四面树敌,连连得罪周边的齐楚魏各大国,他能打败各国的军队,攻占其城池,其实是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捡漏的。

偏偏宋康王妄自尊大了,宋国还没在他的手里变成可以跟赵魏这般的一流强国,就开始残暴无道,使臣民离心离德,最后才被齐国灭掉的。

不作死就不会死,所以说宋康王这是在作死啊!

毕竟战国中期,战国七雄是没有办法以一国之力灭掉对方的,但是中山国和宋国、越国,这三个逊色于一流强国的国家就不一样了,她们分别被赵国、齐国和楚国灭掉了,而时间上都相差无几,是因为大家相约好了的。

这就是弱国的悲哀!

子偃可不想跟历史上的宋康王那样,四面树敌,然后自身也没有抵抗的能力。所以他奉行的国策是,结好楚国和赵国,打击齐国和魏国,这样一来既能开疆拓土,壮大国力,又可以避免被群殴的危险了。

宋君偃问道“张烈,我们宋国果真要扶持泗上十二诸侯国中的其余诸侯国复辟吗?”

张烈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道“君上,现在我们宋国已经是泗上诸侯的霸主了。然,睢阳会盟的时候到来的只有鲁国、薛国、滕国和卫国这四个国家,其余的诸侯国都到哪儿去了呢?”

“泗上十二诸侯国分别是宋、鲁、卫、邹、滕、薛、莒、费、邳、郯、任、郳。睢阳会盟的五国先不说,费国和邳国、邹国都已经成为鲁国的附属国,说是封君都不为过,任国和郳国只有一两座城池,而且年年向鲁国朝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莒国和郯国倒是被楚国和齐国先后灭掉了。两国灭亡的时间不过一百年,其后裔尚在,君上,我认为可以支持莒国和郯国复辟。郯国就不必多说了,曾经是我们宋国的附属国,一样是天命玄鸟的子孙,先祖都是商王武丁,所以我们宋国可以不遗余力地支持郯国复辟,正好可以拿来牵制齐国。”

“莒国的话,我听说楚国灭掉莒国之后,对于莒地无法治理,因为当地的黔首迷信武力,不服从楚人的治理,所以楚王也不得不将莒子封为了莒君。所以莒国想要复辟并不难,只要君上许诺庇护莒国就可以了!”

“而且啊君上。”张烈又道,“莒国人十分骁勇善战,其淮泗精兵曾经一度打得四面的齐、鲁、楚三国不敢觊觎,莒国的疆域在当时也很广阔,若不是发生了内乱的话,只怕楚国很难灭了莒国。莒国复辟,君上可以收为己用。”

“大善!”子偃拍手叫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