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欲合纵乎(1 / 3)

桀宋 迷惘的小羊羔 5406 字 2019-11-14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许多弱国联合起来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就是由强国拉拢一些弱国来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张土地的目的。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这时各大国之间,围绕着怎样争取盟国和对外扩展的策略问题,有纵和横两种不同的主张。所谓纵横家,就是适应这种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

他们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来称霸,或者建成“王业”。他们宣传“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从(纵)成必霸,横成必王。”

纵横家的缺点是,他们重视依靠外力,不是像法家那样从改革政治、经济和谋求富国强兵入手;还过分夸大计谋策略的作用,把它看作国家强盛的关键。

张仪在秦国推行连横策略是获得成功的,达到了对外兼并土地的目的,使得秦惠王能够东“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语)。

这是因为他用“外连衡而斗诸侯”的策略,配合了当时秦国耕战政策的推行。

所谓合纵连横,从地域上看,当时那些弱国是以三晋为主,北连燕,南连楚为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为横。

合纵可以对秦,也可以对齐。

从策略上说,是“合众弱以攻一强”,是阻止强国兼并的策略。

连横是“事(从属)一强以攻众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的策略。

随着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合纵连横的具体内容也跟着有了一些变化和发展。到长平之战后,变成了合纵是六国并力抵抗强秦,连横是六国分别投降秦国的意思。

“魏国欲合纵乎?”宋君偃摸着颔首的胡须问道。

“然也!”终于引起了子偃的兴趣,甘宁能察言观色,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时机,于是声情并茂地道,“当今之天下,强国愈强,而弱国愈弱,强者如秦齐楚,弱者如韩赵魏,皆不可同日而语!”

“我魏国首倡合纵,正是因为看清楚了这一点,这才想‘合众弱以攻一强’,合纵韩、赵、魏、宋、燕、中山六国以破强秦,霸楚,雄齐!六国当中,任何一国都无力抵抗秦齐楚任何一国的兵锋,然则六国合纵,亦无惧于秦齐楚任何一国,亦可图谋秦齐楚三国中的任何一国!”

“君上啊,秦齐楚三国现今是没有灭一国之能力,但是长此以往,秦国蚕食之,此消彼长,若有朝一日我魏国如现在的鲁、薛、卫这些小国一般,秦人岂无灭国之力乎?魏亡,则三晋危矣,宋国危矣!宋亡,则三晋危矣,魏国危矣!”

“外臣话已至此,援魏之事还请君上细细斟酌一二!”

宋君偃微微颔首,说道“寡人知道了。甘子请下去静待,伐战之事事关重大,寡人还需与大臣商议之后方可定夺!”

闻言,甘宁心里松了口气,看样子子偃是听进去了。宋国是否出兵援救魏国,他不知道,不过希望还是极大的。

随着甘宁的身影渐渐远去,宋君偃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望着陛台之下的群臣,高声道“诸位,魏人求援,谋求合纵,不知道我宋国是该当如何是好呢?”

宋君偃这么一说话,朝臣们基本上是知道自家君上是更倾向于援魏合纵的了。

相国黄庸居于相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