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小人得志(1 / 3)

桀宋 迷惘的小羊羔 6029 字 2019-11-14

“杀!杀!杀!……”

烈日当空,空气里的氛围骤然变得炽热,炽热得让人窒息,喘不过气来。

在华阳城下,白衣黑甲的宋军将士整齐划一地排列成十个方阵,分别从华阳城的南面、东面和北面包抄过来,天命玄鸟的旌旗迎风猎猎。他们的额角青筋直跳,瞪着眼睛,活像一个又一个的怒目罗汉!

匡章是兵法大家,自然知道以势压人的奥义,排兵布阵更是不在话下了。

方阵是军队使用金属兵器作战的基本队形。其基本单位是各基层单位组成的小方阵,由这些小方阵组成大方阵,形状可方可长。排列方法“必薄中厚方,居阵在后”。

即中间兵力少,四周兵力多,机动部队位置靠后。

中间兵力少可以虚张声势,四周兵力雄厚可以粉碎敌人,机动兵力靠后,可以灵活的使用。

有人认为这种方阵,内外相维,四面如一,攻守结合,有正有奇,虚实并用,战车、步兵、骑兵都能使用。

这时的方阵,已经是智谋与力量的结合,并进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方阵的产生并不是随着金属兵器的出现和发展自然而然产生的,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金属兵器较普遍的运用于战场,增强了战斗对抗的力度。

虽然商和周时作战中已使用铜兵器,但到了春秋铜兵器在种类和形制上都有发展,出现了戈、矛合体的戟,戈身也改进为弧形,头部更尖,勾、啄的能力更强。

当时战争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参战兵力越来越多,交战双方谁要想取得胜利,就要善于发挥或增强自己的力量,这样把军队集中起来排成一定阵式作战,就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方阵由此产生。

二是人们对战斗实质是力量的对抗的认识逐渐深化,《孙武兵法》、《孙膑兵法》在这一时代产生,就可以证明。《六韬均兵篇》载,不列阵的单个士兵,一名骑兵抵挡不了一名步兵,但是若排列成阵式,则骑兵可与八倍数量的步兵抗衡。

所以,有人认为“方阵”的出现,是兵法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是智慧第一次战胜蛮力的标志。

它说明人们在作战中,只要发挥军队的整体作用,巧妙地组织力量,就能夺取战争的胜利。上述各种看法,虽然各有依据,各有各的道理,但方阵究竟始于何时,是黄帝、是周还是春秋?

或者是哪位未被人们发现的将帅,还有待人们去发现和探讨。

宋军现在的方阵就极具压迫感,由于在前夜支援华阳的楚军被伏击了一次,损失惨重,所以城里的楚军士气大挫。

而宋军首战告捷,鼓舞了士气,呐喊的时候也是显得格外的撕心裂肺,喊杀声震彻了云霄,震彻了华阳城的上空!

看着城下声势浩大,似乎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已经在城头上的陈光不由得咽了口唾沫,诧异地道“传闻中宋国在经过李敖变法之后,奖励耕战,大兴军功制,宋军的战斗力由此飞速提高。之前我还不怎么相信,如今亲眼看到了,真是名不虚传啊!”

虽然陈光的话有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但是也有几分道理。景阳也不由得点了点头,说道“宋力实在是强盛。自从宋君偃上位以来,宋国年年征战,打过了许多硬仗、恶战,百战不殆,可谓是一支铁血之师!我敢肯定,若是出城野战的话,在同等的兵力下,我们楚军未必是宋军的对手啊!”

这还是景阳小觑了宋军的一种说法。其实景阳心里也知道,楚国是兵多将广,军力鼎盛没错,但是楚国的将士有多少的战斗力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楚军就是弱鸡。

而是楚军里面的将士成分太复杂了,精锐不在少数,楚国的材士营和土狼兵早在春秋时代便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