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风起巴蜀(1 / 2)

桀宋 迷惘的小羊羔 4199 字 2019-11-14

西元前316年,即周慎靓王五年,蜀王出兵攻苴,苴侯出奔到巴,向秦求救。

秦王欲攻蜀,以道险难至,韩又来攻,犹豫不决,遂问计于臣下。张仪主张进攻韩国,劫持周天子,挟天子以令天下,以建立王业。司马错主张借机灭蜀,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而且巴蜀可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军经金牛道(自今陕西勉县向西南,越棋盘关进四川,经朝天驿往剑门关)攻蜀。

蜀王亲自率军至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抵御,兵败遁逃,被秦军杀死,蜀亡。

随后,张仪、司马错等人又攻灭苴、巴,俘虏巴王。

秦王贬蜀王子弟为侯,以陈庄为蜀相,张若为蜀国守。封巴王为“君长”;置巴郡,郡治江州(今四川重庆北)。巴蜀遂定,秦益富强。

……

宋国朝歌,沙丘宫。

在大朝会上,宋王偃以及宋国群臣接见了魏相公孙衍,商议合纵攻秦之事。

“犀,你的来意寡人已经清楚。然则我宋国与秦国尚属盟国,毫无利害关系,何以与尔等三晋一同进击秦国?”

公孙衍闻言,垂手道“宋王明鉴。当今之天下,秦、宋、楚、齐四强并立,稍弱者如韩赵魏三晋,如燕国和中山国之流。这种平衡已经数年未曾被打破,而今秦国吞并巴蜀之地,灭巴、蜀、苴三个西南之国,拓土千里!”

“蜀地肥沃,千里平原适宜耕种。故而今日之秦国,坐拥关中、巴蜀两大千里沃土,泽被万千之众。秦,带甲百万,战车万乘,而武器坚利,其民藏富,其地富庶,岂不为天下之最强也?”

听到犀的这席话,宋王偃颇为不悦地道“犀,秦国强则强矣,与我宋国何干?”

“大王此言大谬也!”公孙衍据理力争地道,“岂不闻唇亡齿寒之理乎?不错,秦国当前并没有灭亡韩国或者是魏国其中一国的能力,然则此消彼长,现在秦国的东出之势为步步蚕食,韩魏越弱,则秦国越强!”

“若是有朝一日,秦国灭亡了韩国或者是魏国,敢问宋国还能独善其身否?”

这个道理谁都懂,不过宋王偃真心不想破坏自己宋国的展步骤。如今宋国的重心在于展,而不在于伐战!

经过短短几年的展,虽然宋国已经强大起来,已经一跃成为了与秦齐楚三大霸主国相媲美的大国,但是这远远不够。

宋王偃不敢保证在自己薨逝之后,子恒继位,宋国的国势会不会就此倾颓下去。

毕竟子恒的对手,可都是不世出的雄主,赵武灵王他宋王偃都自愧弗如,更别提老奸巨滑的秦昭襄王了!

“犀,你这就是杞人忧天了。”宋王偃云淡风轻地道,“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国虽强,但不可能轻易灭得了韩魏任何一国的。”

闻言,公孙衍沉声道“宋王,而今你们宋国的王业已成,不欲雄霸天下乎?制衡之术,要平衡,现在秦国吞并巴蜀之地已经打破了这种平衡。给秦国十年的时间,秦国便能一跃成为不逊色于当年的霸主魏国那样的级大国!”

“当年的霸主魏国有多么强大,宋王不可能不知道吧?”

宋王偃还没说话,在陛阶下的苏秦便站出来说道“大王,臣听闻一个国家的强大,在于君主是否贤明,在于臣子是否有才,在于政治是否清明,在于军事是否强大,在于国民是否自强。”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样的雄主如何厉害,但是继位者不能相提并论,故而他们的霸业都衰落下去了。旧时的魏国,历魏文侯、魏武侯和魏惠王三代,盛极一时,数十年的霸业不还是倾颓下去了吗?”

“所以说,王即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