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平安镇(2 / 4)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211 字 2个月前

作为继旸国之后的东域霸主,齐国的确在某个时间段,自陈继承了旸国遗产,还说自己是故旸正朔呢。

但真正第一时间瓜分旸国,“食旸而肥”的,仍是当初的“日出九国”。

当然,曾经显耀东域、争雄一时的日出九国,六国已为齐国所灭,剩下的旭、昭、昌三国,也都俯首称臣。

说一句“旧旸之珍,尽齐人府库”,并没有太多问题。

就连昔日太阳宫,也成了现在的稷下学宫。

不过多年战乱、累有国灭之后,旧旸皇室秘法,大多失传。青帝嫡传的封印术,更是早就零落。

整个齐国,还真没有哪位擅长封印术的宗师,能够说在封印术上比左嚣更强。

这也是一开始左嚣要把姜望留在楚国解决问题的原因。

现在经历了一个春天,在楚国仍未能解决天人态的威胁,那也理所当然地要去尝试其它办法。

齐国是肯定要走一遭的。如果时间允许,旭国、昭国、昌国这几个“故旸正朔”,姜望也不会错过。

不过他没有立即往东边走。东域的事,写一封信就可以了。安排起这些事情来,重玄胜可比他灵活得多。

最强的封印术传承,乃是青帝传承,这一点所有人都承认。但在勤苦书院当代院长所着的《上古封印术演变之我见》里,他一再强调——

古往今来最强的封镇,如今还屹立在现世,乃是中古人皇所创造。

它便是“长河九镇”。

烈山氏炼龙皇羲浑氏之九子为九镇,长河自此清晏,安分了数十万年。

在左丘吾的评述里,长河九镇是最伟大的封镇奇观。只是说烈山氏与羲浑氏曾坐而论道,并肩作战,后来却杀其九子炼九桥……这件事情的酷烈,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它的伟大。

左丘吾在着作中,援引诸多史料,验证长河九镇在封印术这一领域不可撼动的伟大地位,也详细论证了长河九镇对后世封印术的影响。

姜望虽是才履足封印术领域,不是很能理解长河九镇在封印术中的意义,却也仰之弥高。

所以他离楚后的第一程,是洛国。

更准确地说,是洛国附近的长河第一镇——囚牛桥。

称名为“水上之国”的洛国,自然靠水吃水,国内经济以河获为主,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存在感。直到某一任国君忽然“开窍”,在一次宴席上,酒酣耳热,举杯高呼:“水族岂非水产”?

当时吓得群臣俯身,歌女都忘了唱歌。

但自此之后,洛国就半公开的开始了水族奴隶生意,迎来了经济畸形繁荣的时期。

后来甚至与庄、雍“三足鼎立”,弱是弱了点,在“国库丰盈”这件事情上可不输太多。历来无论是雍欺庄,又或庄伐雍,都不能忽视洛国的存在。

可惜好景不长。

自前些年被庄高羡没头没脑地打击了一顿,洛国国势就有些一蹶难振——

姓庄的倒是完成了与龙君的一部分交易,可惜没有等到报酬,就匆促地死在长相思之下。他们的交易,自然也随之长眠。

但洛国所遭受的打击,却没有就此停止。

水族奴隶生意本就是被明文禁止的。在当前备战神霄的大环境下,人族高层更是要维护现世稳定,尤其注重安抚水族。

古老的盟约被一提再提,水族为现世稳定所做出的贡献,也一再被确认。长河龙君甚至被请进了天京城,大景天子姬凤洲与之对饮赏花。

洛国脚下踩着的带着警告意味的虚线,就变成了杀机凛冽的实线。日子也艰难起来。

这些事情姜望当然也关心过,太虚阁员没有干涉现世事务的权柄,但那个名为姜望的少年,第一次在清江水边救下那名贝女,是的的确确在那个时候,看到了过往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