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战场大捷颉利可汗逃窜(1 / 2)

不提长安城中派出的援军,远在千里之外的突厥,大唐与东突厥之间的战事也不复先前的那般平静。

(话外提及,突厥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其内部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先前在贞观元年打到长安城下,逼迫的李世民签署‘渭水之盟’的就是这东突厥。

现如今大唐讨伐的也正是东突厥颉利可汗,早在定下讨伐东突厥之计时,李世民为防东西突厥合二为一,就提前下书,称西突厥的可汗为弟。

东西突厥本就不合,所以有了李世民给出的这个台阶,西突厥也就自然而然的没有给东突厥任何帮助。)

言归正传,现如今唐,突厥双方派出的军队都有十数万之巨,分散在东突厥境内各处角落,战线如此之长,久经沙场的唐国诸将又怎会一直与突厥这般对峙。

此次负责征讨东突厥的主帅乃是李靖,他与李积,李道宗,卫孝杰,薛万漱等主将协商过后,在贞观四年元月甘三日,对突厥军队的主力,也就是颉利可汗所在的营帐中军发起了总攻。

也正因此,沈默与程处嗣他们才没有向大军求援,现在的东突厥境内可以说是两面开花。

沈默与程处嗣等人在崇城连守三天,终于凑齐了他们先前带出来的那两千兵卒,依靠着崇城城墙的防守,一次又一次的击溃突厥人的进攻。

而另一方面,李靖与李积,李道宗等人对突厥的进攻也可谓是疯狂无比,十万大军分为六路齐头并进,短短两日内就挫败了突厥的两万先锋军,现如今正在逐渐的扩大战果。

生命在战场之上犹如草芥,短短数日之内,唐突两国在战场之上留下的尸首就有数万具之多,到了夜晚时分,也正是草原上那些秃鹰和野狼展开饕鬄盛宴的时候。

从长安出发的左龙武卫援军经过半个月的急行军,也抵达到了突厥边境,沿途不断收到沈默与程处嗣等人送来的加急求援信件。

(大军开拔与先前那种八百里加急信使不同,人数多,再加上有携带的军械等物,所以速度也比单人慢上不少。)

此事也使得跟着援军一同来的李若影心急如焚,路上不断催促着左龙武卫的将士加快行程,至于混在左龙武卫中的长孙冲,这段时间可谓是低调无比,生怕被‘怒火冲头’的李若影给注意到。

随着突厥主战场的连连失利,东突厥颉利可汗也没了先前那种威风,眼看着自己的军队越来越少,颉利可汗也没了再与大唐作战的勇气,派人向长安连连送去求和的降书,可都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想来也算正常,当初他亲率十万大军攻到唐境以内,四处烧杀抢掠,闹得可谓是人心惶惶,还曾逼迫的李世民签下渭水之盟。

此事一直被李世民视为平生耻辱,现如今眼看就要将突厥亡国,一雪前期耻辱,又怎会答应颉利可汗这请降的请求。

言归正传,在李靖,李道宗,李积等将军率军发起总攻的第四天,突厥的军队在开战初始就呈现出了颓败的态势,经过连续三日的作战,突厥士兵的士气早就被唐军的勇猛给磨平了。

现如今的颉利可汗也根本不复往日的风采,站在中军搭设出的高台上,满头大汗的看着逐渐逼近的唐军,心头也根本没有再抵抗的勇气,在唐军攻到中军营帐之前,就带着自己的亲信悄悄逃出了战场,朝着大漠的方向逃去。

逃跑的同时,还给隐藏在后方的狼师下达了一条军令,那就是命他们转道去进攻崇城,争取从萧太后手中夺到那传国玉玺。

他为什么会下达此命令呢,一方面是想着能够抢到传国玉玺,若真战败,日后还可以当做自己保命的筹码,另一方面就是抱着让这狼师为自己的逃跑充当诱饵的打算。

在他下达过这条军令后,隐藏在战场后方的狼师,足足五千余人,就转道杀向了崇城的方向,在战场上的主帅李靖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