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战【六】(1 / 2)

纵兵夺鼎 夺鹿侯 2230 字 2020-12-20

张辽下令进围汝阳时,高顺已在汝南东面接连攻下两座城砦,眼看着成父仅剩最后一座城砦便近在眼前,这时来自山那边的援军才姗姗来迟,来者并非曹昂,而是山那边思善城夏侯惇部下偏将韩浩所率四千步军。

韩浩初来乍到,立在城上远观敌阵,粗略一看便知道山谷对曹氏而言是地利,限制着‘张辽’无法用大军来铺开了强攻城砦。问了问李典临阵情况,心下里更为激动……一连数日,燕军攻城已成定势,似乎料定了他们不敢出城袭击,故而大张旗鼓满不在乎。

“曼成兄,如今我部有六千余兵,敌军前阵亦不过数千人马,倘若夜间疾出,袭其攻城利器,可有斩获啊!”韩浩这么说着,眼神发亮。

人能做出什么成就,一方面在于其人有什么样的才能,但更重要的也是看他处在什么位置。韩浩是河内人,早年因其居住乡里地多山泽,贼寇也最多,赶上天下大乱四方蜂起,因其有勇力声望,便聚合乡野游侠、青壮百姓以护县,因此入了河内太守王匡的眼,任为郡中从事。后来至讨董时期,关东诸侯举兵西战,他和王匡一道领兵会盟,统帅王匡部下泰山强弩。董卓抓住了他的舅舅杜阳,要挟韩浩投降倒戈,韩浩不从,因此知名。

袁术表他为骑都尉,曹操部下的夏侯惇也其刚烈而亲自拜访,请他作为自己的部将随同征战。

后来兖州陈宫倒戈时,夏侯惇被叛变将领擒下,韩浩说出那句‘我会因为一个将军而放任你们为所欲为吗?’尽显其刚烈。从那之后,夏侯惇主官诸地,韩浩便同管政事,与枣祗一同建议曹操发起屯田,这是他在兖州最大的成就。

韩浩的才学极高、性情至烈,此次夏侯惇派他来驰援成父,为的便是要他一定守住成父城,城在人在!

他看到出动出击的机会,便与李典协商,一同出城战上一场。李典问道“元嗣将军以为何时出击?”

“今夜!”

尽管韩浩的大队兵马三日疾奔,入城也不过才堪堪歇息半日,但韩浩知道战机就在此时,道“若拖延时间,被敌军看出援军已到,恐生变故。”

二人方才按下夜袭的方略,城砦上便有军卒高喊“将军,敌军攻城了!”

其实已不需通报,伴着望楼上军卒高呼,石弹飞曳带出可怖的尖啸声已在耳边,接着便是轰然之音。

三颗石弹砸在城砦墙上,带给厚实木土垒墙巨大震动,其中一颗砸在垒墙最上端直接让墙面巨木应声折断,木片激射便在城头造出一片惨呼。余下数颗石弹落在城砦之内,转眼屋舍瓦片翻飞,营房轰塌,处处人仰马翻。

不曾经受过这样作战的韩浩几乎愣在当场,转眼周遭便成此般情况,更令其坚定夜袭破坏燕军石砲的心思。

反倒李典已对此习以为常,冒着石砲轰击的风险让开寨墙对望楼军卒高喝道“敌军还有多远!”

望楼上军卒高声回应“四百步!”

李典猛然挥手,寨墙下因习惯而不再畏惧石砲的弓手快速列队而出,将箭矢插于脚下,拉弓开弦。

“三百步,放!”

望楼军卒挥动令旗,步弓手齐齐发箭,尽管他们看不见寨墙外的敌军却也能听见不远处庞大军阵带来的脚步声轰踏而至,越来越近。成百上千的羽箭在空中带着曳音,几乎一刻不停,这些弓手快速自地上抓起羽箭再度上弦,随着号令又一次齐射。

整整三轮箭雨,城砦中弓手这才偃旗息鼓。快速拉弓疾射,尤其是战时所用重弓,对人的力量消耗极大,哪怕弓手普遍装备扣在拇指上的骨韘、铁韘,同样会使手臂酸麻无以为继。

而三箭之间,最前头的敌军也早已冲过三百步所能射达之地,再留在这里射箭非但没有好处,反倒很可能被敌军的羽箭射伤……城砦的墙并不高。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仗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