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三少妇打趣(2 / 3)

贩夫全神录 山原 77 字 2021-06-15

路说起两人遭遇,情投意合,结义为兄弟。当时冯察三十三岁,为大哥。李井二十九岁,为二弟。

到了长安,李井将十二石红枣连批带零售,用了十几天,恰好赶在中秋之前卖完。每斤红枣卖价,按二十至二十五文不等,每斤平均赚取六文钱,十二石多一些,总计一千五百斤,赚取九贯钱。

加上带有五贯钱防备急用,共有十四贯钱。直接给了冯察十贯,叫他赶考零用,自己带四贯钱,继续贩枣。到了那年冬月下旬的九十多天,又贩了四趟,赚了四十贯多一点。

再雇四辆大马车,收了五十石,去赶朝歌腊八会。到年二十四,全部卖完,赚了三百贯。再回长安与冯察相见,直接给了冯察五十贯钱,叫他好好考。自己怀揣其余的钱,回常州金坛县老家过年。

等他赶到金坛县李家浜时,已经是正月初九。年都要快过完了。

李井父母先后病故于十九年前,当时李井十九岁,已经娶妻生子。二弟李泉才十四岁,还没娶亲。李井就担起当大哥的责任,将他好好抚养。

从那年开始,他带着弟弟到北方闯荡,兄弟双双拜在枣贩子门下,经过三年闯荡,自己带着弟弟李泉开始单干。

干了一年,李泉十八岁,给李泉娶了媳妇,借钱给他修建了房子,单过。

李泉也开始贩枣,两人不走一路。只是逢年过节碰在一起,互相砥砺。

今年正月初十将到中午,李井从长安回到李家浜,却发现兄弟李泉夫妇不在家,两个女儿和一个刚会走路的儿子在他家吃饭睡觉。

当即感到大事不好,急忙问老婆罗云“思本和温情呢?怎么不见人?”

二弟李泉,字思本,二十四了。弟媳温情,与弟弟同岁,附近村子的编户人家。他们夫妇成家立业已经六年。

李井这一问,罗云顿时泣不成声,向他说出了好一通叫人气愤的案情。

那是腊月二十三祭灶之后发生的事情。

祭灶那天一大早,温情将孩子们给大嫂送来,与本村年岁相当的两个媳妇到金坛县赶年集,买过年的东西。

罗云还给了她二百钱,交代她给自己家捎二三十斤海带。温情牵着一头毛驴,跟那两个媳妇一块说说笑笑,直奔金坛县城。

但是到了晚上,温情没有回家,吓坏了罗云,急忙去问那两家媳妇汤婷、苏娇。汤婷才刚刚进门,正要去通禀罗云。见罗云来问,顿时泪水汪汪,说是发生了塌天大祸。

她们三个一大早经过一个多时辰,到了金坛县城,先是满城转悠,胡乱问价。到了正午,到西关的一家酒肆要了三盘菜,一斤金坛烧酒。边说边聊,打算简单吃酒完毕,也不吃饭,上街买些东西,直接回家。

这个酒肆名叫金坛烧酒。烧酒自从武则天时代发明出来,已经一百多年。那是御医、曾经的面首沈南嫪奉武皇诏令,发明一种叫面首们饮用的好酒。此酒一碗下肚,顿时浑身热乎,雄性大发,说话如同雷震,办事不计后果,床笫山摇地动。

面首们饮过烧酒,一个个再为武则天侍寝的时候,宛如天神下凡,武则天是骨酥魂散,夜夜都是爽快不已。

渐渐的,武则天吃不消面首们的侍候,也喜欢喝起烧酒。往往半斤烧酒喝过,武则天神威大发,将每夜侍寝的面首打发得浑身颤抖而去。

自此以后,烧酒风行天下,各地都争相到东都洛阳学习烧酒的制法,各地的酒肆也都以某某烧酒命名。金坛烧酒自然是本地烧酒,仅仅这个名字的酒肆,不出金坛县城就有四家,十多个乡里也都有。

温情跟汤婷、苏娇将一斤烧酒喝完,感觉还不尽兴,索性又要了两斤,三人平分。一边喝,一边扯些家长里短。

汤婷家男人就是烧酒坊的帮工,温情开她的玩笑“汤婷,你家李考,喝完烧酒,应该不比武皇的面首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