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凿帝成长记(2 / 3)

贩夫全神录 山原 3982 字 2021-06-15

,带着张黄,靠张良留下的少量钱财做点小生意,在城固生存下去。到张黄长大后,娶城固之女胡浅为妻。

胡浅于文帝六年二月初二生下张骞。此时,张良已经去世十五年。张黄、胡浅夫妇带领全家,靠母亲水云积攒的一点钱,继续做生意。张骞长大后,也娶城固当地民女行远为妻,连生两女两子。

张骞出生这年,张黄在经商过程中得知,匈奴向西扩张,迫使其西邻牧主开始了迁徙运动月氏人迁到了乌浒河——药杀水流域,塞人迁到了印度。

张骞十六岁就跟随父母经商,长成八尺大汉,力大而机敏,司马迁赞曰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十八岁成婚之后,生儿育女,更是干劲十足。历经五年拼搏,赚取不少钱财,置办了自己的商船,往来贩卖城固特产蜜桔、元胡、生姜、附子、仙豪、天麻、柑桔等。

在他二十八岁之际,船行左谷水,忽起风暴,将他的商船打翻。一船货物、银钱,连船都无影无踪,商业彻底破产。幸好张骞水性好,活了下来。

张骞回家,面对一家老小,以泪洗面。父母妻子安慰他,只要活着,就有一切。

此时,是汉景帝中元四年(前146年),景帝为了备战匈奴,开始大规模牧养官马。在原秦之边郡牧马苑的基础上,益造苑马以广用。设牧苑三十六所,分布西边北边,以郎为苑监,官奴婢三万人,分养马三十万头。

同时在京师建大厩、未央、承华、騊駼、骑马、路軨等六厩,每厩养马多至万匹。至此,西汉的养马业初具规模。为了防止好马外流,保证官马的数量和质量,景帝严令,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苑。

大规模养马,当然需要专业的马倌。张骞的邻居有好几户匈奴族的,善于养马,闻听朝廷的征召令,纷纷响应,并相约张骞一起去养马。

张骞正在郁闷,不知如何起家,当即奋勇前往。养马属于太仆寺,最高长官为太仆卿。管马政的太仆卿,管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管宫门卫屯兵的卫尉,并为九卿,都归太尉统领,属于军政。

此时,太尉不常设,多由皇帝、丞相决断军政。

时间到了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前141年3月9日),太子刘彻即皇帝位,乃赫赫有名的汉武帝。

此时太皇太后窦太后仍然左右朝政,他是文帝的皇后,景帝之母。汉武帝喜好儒学,爱儒生。窦太后仍旧沿用黄老学说,对儒学极其反感,因而,十六岁的刘彻还不能亲政。

虽然不能亲政,但汉武帝着手制定他自己的治国方略,通过深入研究大汉的内政外交、军事民政、农工商业及税赋情形,特别对于北边的匈奴,给予高度关注。

此时,匈奴已经占领了汉朝以西广袤的地盘,威胁到汉朝右翼安全。并且屡屡得报,往来于河西走廊的汉朝商队遭到匈奴军队的截杀。汉武帝以为,不破匈奴,汉朝永无宁日。

而打破匈奴无限扩张的态势,甚至于灭掉他,必须出奇谋。经过谋划,汉武帝以为,必须组织一队人马,越过匈奴,找到被匈奴人赶出家园而向西迁移的大月氏,来个联合作战,夹击匈奴,必能获得战略主动。

张骞在养军马期间,所在的流马苑在天水郡,因张骞身高力大,自幼经商,练就保货的一身武功,很快成为护苑兵,归护苑使者统领。

西汉三十六苑的护苑使者不归牧马苑统属,护苑使者是朝廷太仆寺直接任命的,地位与牧苑监平级。每名护苑使者统领护苑兵一千名。

转眼间从军养马五年,当了护苑兵四年。在这四年中,遭遇多次羌兵袭扰,都被张骞打败。因屡获战功,每年都连跳数级,四年之间升至护苑使者帐下左曲军候。

按西汉军队编制,将军之下有长史、司马辅佐,部队分为部曲屯什伍。五人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