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付出(2 / 3)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30 字 2023-04-05

原上,一般而言就放牧了,七圣州基本都是这个模式。

麦田周围开辟了一些果园,阿保机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夏人接手后,打理得更好,邵树德刚才就尝了一些李子,味道非常不错。

果园还有另外一个用处,那就是遮挡秋冬的狂风。

辽泽并不缺水,但还是有许多沙埠,一旦被大风扬起来,非常影响农业生产。

另外,七圣州北部的山脉之中存在着很多豁口,深秋之后,北风大起,如果没有树林遮挡,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有肥力的土壤也会被吹走,同样影响农业生产。

阿保机还是有点门道的,虽然他很可能只是误打误撞。

「陛下,什么都缺。」圣人都这么说了,李巨川岂能不抓住机会,立刻说道:「经学生很缺,无法教化百姓。各色工匠也不够,想打制点什么器具都很麻烦。将来郡王就藩之后,王府这缺那缺的,委实不好看。」

「这个……」邵树德说道:「李卿列个条陈上来,朕督促中书办理。」

邵树德还是很爱自己的孩儿们的,涉及到这事,他立刻重视了,一口答应。

随后,他又问道:「李卿家人在陇右?关西?还是洛阳?」

「陛下,臣家数十口人,皆在捧圣州。」李巨川答道。

「陛下,臣家十余口人,也在县里。」没人问马景,但他还是凑上来说道。

邵树德动容,道:「朕过迎圣州、保圣州,很多官员都没把家搬过来。只在这边弄了个宅子,请了些仆婢,再纳一二胡女聊解苦闷。观其作为,都没打算于此久留。李卿、马卿扎根于此,甚好,甚好。

为了辅佐自己儿子举家搬过来,这份情义相当不错了。

「捧圣州亦是王土,在哪安家不都一样么?」李巨川笑道:「如今很多华夏正州,在古时候多半还是羁縻地,若无先辈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羁縻地永远成不了正州。臣是捧圣郡王傅,如果臣都不做出榜样,王府僚属、军将们又怎肯在此安家?」

邵树德闻言连连叹息。就本心而言,谁不愿意住热闹繁华的大城市呢?边塞苦寒之地,安全都是个问题,生活更谈不上便利。

生病了,能请到好郎中吗?

子女教育,有好的老师吗?

想看些书,到哪里去买?

出了门,街道可一眼望到头,入目所及,永远是那几家店铺,货物都不带变的,永远是那些人,一代代子承父业,生活仿佛凝滞了一般。

他知道,很多人其实是把七圣州当做升官的跳板,打算把握住这个缺乏竞争、升官较快的捷径,先把品级问题解决了,然后再想办法调回内地。

像李巨川这种人,还是太少了。

当然,他们也得到了收获。至少邵树德记住他们了,将来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好处,这是难以估量的。

另外,李巨川、马景的家族,定然也会成为捧圣州的土豪,这是必然的。几代人经营下来,就是一个边地豪强了。

麟州折氏、杨氏,就是这样的边地豪强。杨氏原本还是书香世家,现在允文允武,文武两方面都有人才,已经是新朝的顶级豪门之一。

有得必有失,说的便是这般事了。

「卿等之心朕明矣。」邵树德说道:「若有知交好友,愿来捧圣州的,可一并唤来,朕记得你们的付出。

李巨川、马景二人拜谢。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圣人说记得你们,将来要给好处,那就大大方方收下。

唐人并不讳言利益,夏人同样如此。

*****★

七月初二,礼圣、奉圣、忠圣三州官员、豪及永安宫宫监、万户、千户们纷纷抵达。

邵树德没有与他们多废话,直接阅兵、狩猎、饮宴三件套走起。

阅兵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