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四谛(2 / 2)

问剑 黑灯夏火 33 字 2022-07-31

至于上面的内容,则是佛祖亲自讲解的四谛。”

鉴泉说道:“佛陀因证悟世间一切生灭规则而成佛,但因万物生灭过于深奥难解,佛特意简化,以四谛来说明生死流转与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

一为苦,二为集,三为灭,四为道。

苦谛,是人生之苦,如生老病死。因为有苦,所以无法解脱。”

集谛,是说众苦之因,能召集众苦之果,指出一切苦借因贪欲、嗔恨、愚痴三种本能。

灭谛,便是要像熄灭蜡烛一样,灭却贪、嗔、痴三毒,了除苦果,证得清净寂灭。

道谛,是彻底的悟道。不追求感官上的享受,或者通过自虐苦行寻求快乐。

而是发掘内心,寻求宁静。

一旦证得四谛,便能涅槃解脱,成为世间最快乐,最无拘无束之人。

他不为过去之苦而痛苦,不为未来之苦而纠结,只活在当下,心中充满慈悲、和善、博爱。四谛是禅宗教义之基础,所有哲思都与四谛有关。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先贤前辈为其添砖加瓦。

甚至有许多僧侣声称,已经有人征得了四谛,获得了最终的解脱。

即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鉴泉娓娓道来,声音温和平静,蕴含着坚定的力量。

若忽视他双手鲜血,与脚下两句死尸,便和禅宗讲法没有区别。

“但,他们都错了。”

鉴泉悠悠一叹,“苦,集,灭,道。苦为四谛之起源。只有认识众生之苦。才有后续的彻悟。

当初的佛陀,是怀着绝大的仁爱,去观察人的生老病死,方能感同身受。

而如今僧侣,不事生产,只是旁观世人劳碌,妄图通过观察他人,来体悟仁爱,了悟自身。

此举如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越是坚信,便离正道越远,离错觉越近,绝无证得四谛、涅槃成佛的可能。

像是一条搭在无边苦海上的桥梁,中间缺少了一截,哪怕距离苦海尽头仅仅只有最后数丈距离,也是咫尺天涯,无论如何都无法跨越过去。

鹿野苑札记中的内容,则补上了这缺失的道途。

即,

将自己完全代入到他人的人生之中,彻底而清晰地感受他人的痛苦、快乐,

也可以理解为,他化自在天。”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