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再造太平府(2 / 4)

之地,实在没有办法,今年的吏考,只怕要扩招了。

至少也要招募万余人,才可填补接下来的空缺。

而对于原先直隶的官吏而言,却几乎是一场盛宴。

想想看,这么多的空缺,只怕不久之后,几乎人人都可官升一级,甚至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可升两级。

要知道,正常的宦海生涯,想要官升一级,需要花费多大的努力,更不知需多少的际遇。

可在这太平府,不只有不少的文吏,竟做了官,如今官运竟是亨通。

这等人生际遇,让人难以想象。

因此,整个太平府,都沉浸于兴奋之中。

倒是清吏司这边,却是犯难。

他们不断地挑选官吏的功考簿,还有以往的职事,想挑选出大量的人,填补进一个个的空缺。

而张安世也拟定出了一个章程,呈送入宫。

朱棣接到了张安世的章程,细细地看了几个时辰,张安世的章程,大致可分几大类。

其一,自是铁路的修建。

其二,则是官吏的任免,他甚至请求,将关中和河南的所有官员,统统革除,用太平府的官吏取而代之。

这样的做法,看上去确实有些过于大刀阔斧,却对新政有着巨大的帮助,若是仍然留用原先的官吏,反而可能会有后患。

当然,对于官员,自然是革除,可对于各地的文吏,张安世却采用了另外一种办法,那即是暂时留用,以观后效。让他们再各衙门里先公干各一年半载,再进行考核,若是可用,则转为正吏,若是不合格,直接遣散。

这其三,便是采用新政之法,要开始丈量和分发土地了。这关乎到河南和关中的稳定大局,百姓们不可能永远接受赈济,分发他们土地,让他们在灾后,有自己的生业。

这关中和河南土地平坦,土地算起来,还勉强称的上是肥沃,大抵的统计下来,关中和河南现在大抵有三百多万户人口,而这地方,本身耕地就多,张安世预计,每户可得五十亩以上,足以让人维持生计,除此之外,在补以一些农具和粮种,那么人心也就可以安稳了。

除此之外,便是打击盗贼、修建道路以及水库灌既等措施。

这些都是细项,田有了,路通了,既可为朝廷解决了粮食问题,又可确保没有饿殍,紧接着,便可吸引一些工商的举措,可鼓励太平府的一些商贾,至关中和河南等地进行投资。

这些举措,其实和太平府差不多,不过这么大的地方,真要干起来,却是不容易。

朱棣反复看了几遍。

而后又取了一份奏疏,这份奏疏是张安世与章程一并送来的。

他慢悠悠地打开,随即便见着了张安世关于举荐朱瞻基为和州知州的建言。

朱棣见罢,不禁莞尔,而后看向一旁的亦失哈道:“朕的孙儿……似乎已可以独当一面了。”

亦失哈不明就里,道:“陛下……圣孙天资聪慧……”

朱棣摆摆手,却道:“张卿希望让瞻基担任和州知州,你怎么看待?”

亦失哈心里一惊,而后忍不住钦佩起张安世来。

此次,任张安世为大都督,可以算是破天荒的事,哪怕是元朝那样稀里湖涂的统治,几乎是瞎几把折腾,动辄给人高位,授予人军政大权的王朝,都没一次性授予人直隶、河南、陕西三地都督节制的。

因此,这需陛下下定不小的决心。

谁料张安世这个小子会做人,转手就将和州交皇孙来治理。

难怪张安世能得如此的信任,令他忍不住感叹,这张安世不做太监,实在太可惜了。

亦失哈心里摇摇头,却忙喜气洋洋地道:“奴婢哪里敢有什么看待,不过奴婢以为,这对皇孙有莫大的好处。”

朱棣颔首道:“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