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各怀心思(1 / 2)

魏王府。

风和日丽,暖阳正好。

李泰身着淡蓝单衫,站在悬在走廊的鸟笼前,挑逗着里面的金丝雀。

金黄羽翼,油光发亮,豆大墨黑的眼睛,配上细红的爪格外精致,格外讨人欢喜。

耳边脚步传来,走道近前。

“殿下,青州大儒张贤,与昨日入长安了。”

拿着鸟食的手,停了停,转而将食丢进鸟笼。

“青州与长安,相隔千里,一路颠簸,他老人家不不怕一幅老骨头折在路途之上?”

身后的管事缓缓凑前一步,轻声道。

“张贤于今日悬一幅榜文,泣血痛斥,声讨陛下。”

“那张榜文,已被金吾卫交于朝堂。”

李泰身形一愣,缓缓转过身来,道。

“父皇,有的忙了。”

管家顺着话语继续话了下去。

“早朝之上,陛下盛怒,意欲将阻拦的莱国公,当场斩杀。”

听到此处,李泰微微一震。

自己眼中的父皇,沉静稳重。如今竟是发起这么大的火来,可见这榜文用词不轻呐。

李泰淡淡一笑,转过身去,盯着笼中跳跃的金丝雀,道。

“青州儒家向来与吴王颇有交情,此番这般闹腾,吴王可有动作?”

吴王李恪出身贵胄,双亲皆是皇族帝裔,追溯祖辈皆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

身兼杨隋,李唐两个大一统血脉的皇朝帝族,纵观历史,这等尊贵血脉,实属难见。

也正是这等血脉,既能迎合前朝,又不忤逆大唐,成为大儒们心中顺承天命,纷纷推崇的原因。

大儒与李恪的关系,虽是满朝皆知,却并未提至明面上来。

管事也明悟李泰心中所想,如实禀告。

“吴王应该并未提前得知大儒到来的消息。”

“可这番大儒闹长安,岂不是明面上要捅破这层纸,将吴王至于风口浪尖?”

“再了,这等闹法,这张贤岂不是在撩拨陛下的天威,就不怕招惹灾祸?”

管事所闻,也是李泰心中所想。

按理来讲,背后支持李恪的大儒,理应顺应皇命,推动民间舆论,歌颂李恪,方能收获民心。

但这次大儒却恰恰相反,难不成是要将李恪完全抖露出来?

李泰眼神之中光芒闪动,缓缓道。

“父皇对于大儒,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是不出格,一切安好。”

“此番大儒虽是言辞激烈,却并未出格之举,父皇也不会就此诛杀,以免落下口舌。”

到这里,李泰沉思片刻,道。

“不过,大儒即是入了皇城,这皇城便不再安稳。”

“咱们如今,先静观其变。”

见管事转过身影,李泰补充道。

“闹出些动静来,别让这些大儒们歇着,歇着,便没了好戏看了。”

……

吴王府。

案几上清茶已凉,李恪全然不顾,一双眼眸深陷书中,格外专注。

护卫匆匆入殿,附耳低语。

“殿下,出大事了,大儒入长安了。”

吴王眼帘微阖,淡淡‘嗯’了一声,自始至终,眼眸未曾离开书卷。

护卫迟疑片刻,忍不住问出声来。

“殿下,可否需要在下前去送个口信,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如今的朝堂,李承乾被贬,储君被废。

新的储君便定是在李泰,李恪二人之中诞生。

大儒们这番粗蛮行径,无疑将与之交好的吴王推至风口浪尖。

感受到护卫那股担忧,李恪缓缓放下书卷,缓缓站了起来。

“大儒方入长安,便一张榜文,痛斥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