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大儒张贤(1 / 2)

皇城,张家大院。

这里本是帝师以前的故居,帝师去世后,便一直由张政国打理。

得知张贤入城后,张政国便将张贤一行人请到了这里。

虽在皇城,却并不在喧嚣的闹市。

院落宽绰舒朗,屋舍简单朴素,青竹繁茂,叠石迭景。

虽不如青州的张家广阔,倒也显得幽静别致。

张贤端坐案几前喝着清茶,听着带来的学士禀告城内的情况。

门扉敞开,张政国神色担忧,匆忙走了进来,到了案几前,给张老行礼。

“夫子,学生来迟了。”

张贤微微摆手,示意张政国起来。

带着一抹惶恐,张政国谨慎的道。

“夫子,陛下已下口谕,青州之地税粮缓上两年,那些余粮不多的子民们,今年不用挨饿了。”

张贤面容和蔼,道。

“此事,老夫已知晓。”

张政国的面上露出一抹喜色,道。

“那这圣意,夫子可曾满意?”

听闻询问,张贤脸上的那抹和蔼渐渐消散,面色也逐渐严肃,凝重。

“老夫此番前来,代表的不止是大儒世家,更是青州万千子民。”

“一路舟车劳顿,老夫先且不谈,为何偏等吾等到达长安之后,这缓缴税粮之策,方才降旨?”

话间,张贤身子前倾,道。

“青州灾情尚且不重,贫寒子民尚有余粮,并无大碍。”

“倘若无余粮支撑,老夫这一来一去半月时辰,将有多少子民死于饥荒?他大唐朝堂可曾算过?”

“单单一句税粮缓交,就算是对青州子民的一个交代吗?”

张政国连连挥手,道。

“夫子,青州饥荒原本是青州刺史压下的事情,并未提前上报。”

“青州刺史念及为陛下分忧,方才游大户。官府借贷,填补税粮空缺啊,朝堂实则并不知晓。”

“还请夫子明鉴。”

显然,这个消息,张贤并不知晓。

环顾四周一眼,张贤的老脸一阵白一阵红。

如此来,倒是自己有些莽撞了。

但转眼之间,张贤便发现其中蹊跷,脸色骤然一变,道。

“如此剜肉补疮之举,也是朝堂官府行径?”

“拿贫寒子民的性命当做儿戏!简直荒谬!荒谬至极!”

张政国脸上的神情顿时一窒,万万没想到,自己出实情,反而令此事变得更为严峻起来。

但转眼间,张政国便想通了。

自己的老师乃是大儒之首,自己这般直接揭穿此事,倒是显得老师莽撞唐突。

之所以会找出这样的理由,也只不过是为保住颜面而已。

纷乱的思绪也随着张政国弄清事理后,变得格外清晰起来,沉思片刻,张政国道。

“夫子,自陛下登基以来,一心为万民着想,励精图治,方才有贞观盛世。”

“一代君王也日理万机,并无半点骄奢淫逸之风,单论这点,便能称之一声明君。”

“只是这历朝历代,皇权之争,难免掀起腥风血雨,踏着血路前行,您老又何必旧事重提呢?”

见张贤并未多言,张政国补充道。

“如今天下初定,耕犁灌溉改制,正是农桑发展时期。”

“若此时还将往事再提,对于大唐百姓,并无半点益处啊!”

“还请夫子再三斟酌,以天下大局为重。”

罢,张政国躬身大拜。

张贤看了眼张政国,脸色难堪,挥手道。

“好了,起来吧。”

“如此大礼,老夫,受不起。”

罢,张贤长叹一口气,道。

“老夫便是受不下这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