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犯我天威,虽远必诛(1 / 2)

“臣,遵旨!”

左宗明领命,退出御房。

他回到军机处,沉思片刻,便以“犯我大夏,虽远必诛”为题目,写下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

左宗明将宣纸上的墨迹吹干,把文章读了一遍,十分满意,便亲自来到司礼监,命工匠们立刻印刷。

翌日。

天还没亮,百姓们已经起床忙碌,街头上熙熙攘攘。

集市的报摊前,确是门可罗雀,人迹寥寥。

百姓们都是对报摊熟视无睹。

唯有身穿长衫儒生,以及衣衫华贵的富人,才会停下脚步,买上一份大夏日报,边吃早餐边。

最近一段时间,大夏日报的销量下滑很严重。

从日销量二十万份,已经腰斩一半,到了不足十万份。

原因有三。

其一,大夏日报原本是诸葛云亲自负责的。

现如今,诸葛云贵为宰相,日理万机,实在忙不过来。

况且,他远在西蜀,治理民生,根本没有时间去管理大夏日报。

筛选刊登文章的任务,自然是落到宋鸾、王孝儒等几个大儒身上。

大儒们的学问很高,却食古不化,选出来的文章自然是无聊透顶,只剩下歌功颂德,拍皇上的马屁。

内容跟不上,销量自然下跌。

幸好皇上写的《红楼梦》,还在大夏日报上连载,并且到了精彩纷呈的部分。

等到秦昊把前八十回的《红楼梦》抄完,进入烂尾状态。

大夏日报的销量,只怕会跌破十万大关。

其二,读大夏日报,对于百姓来,是一种潮流,是一种时尚。

可是,市场和潮流这种东西,总有一天回过时。

特别是那些有钱的富人,当到贩夫走卒,人人都在读大夏日报的时候。

他们自然失去了优越感,就不会继续购买。

反正,富人们的娱乐活动很多,没必要一定读大夏日报。

至于穷人。

他们的娱乐活动很匮乏,读报纸已然成了一个习惯。

问题是,大夏日报一份二十文钱,虽然不能贵。

可是每天支出二十文钱,对于普通百姓人家来,也是一不的开支!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百姓们为什么要买大夏日报?

除了《红楼梦》之外。

主要是想了解国家大事!

问题,皇上平定西蜀之后,四海升平,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以上三点加起来,让老百姓对大夏日报失去了新鲜感,销量自然下滑。

这件事,秦昊也知道,却并不在意。

潮涨还有潮落时。

如今大夏国力强盛,赚钱的门路很多。

有舰队进行远洋贸易,有大夏锦绣城卖日用百货,还有江南织造局出产的棉麻丝绸,销路极佳。

朝廷也不缺卖报纸赚的这点银子。

何况,秦昊办大夏日报,本来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争夺舆论阵地。

报纸,本质是一种宣传工具。

只要需要的时候,能够派上用场,就足够了。

这时候,一位穿长衫的生,正准备去买浆油条,带到院去吃。

路过报摊的时候,摊主满脸笑容:“这位生,要不要来一份大夏日报?”

生摇头:“不买不买!二十文太贵,够我买一碗浆,两个肉包子了!”

摊主依然笑着:“今天的大夏日报不要钱,是朝廷免费发的!”

生一怔,立刻道:“真的不要钱,那来一份!”

免费的东西,谁不要啊!

就算报纸上没什么好的,也能卷了油条,免得脏了手。

生从摊主手中接过大夏日报,